“西山十戾”中的大蟒 饱受争议的曾国藩
发布时间:2023-07-03 15:00:59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话说有这么一户人家,老爷子的儿媳妇儿就快要生了,家里人都很期待,这天夜里,老爷子做了一个怪梦,他梦到在他们家的房梁上有一条大蟒蛇,而且眼里冒着青光,嘴里还吐着它鲜红的信子,然后就开始往房间里爬,老爷子被吓得一身冷汗,结果第二天,他的孙子就降生了。


(资料图片)

孩子一天天的长大,后来家里人发现,这孩子得了一种怪病,每到冬天,他的后背就开始脱皮,奇痒无比,浑身上下还长了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,这痒就要挠啊,有时把皮肤都抓破了,流出的血把床单和衣服都给沾染了。

说到这儿啊,我想大伙儿都该猜着了,没错,我说的就是曾国藩。

当然我讲的只是一个民间传说,当不得真,真实的曾国藩是什么样的呢?

曾国藩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生于1811年,是曾子的七十世孙,后来和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一起被人称为"晚清中兴四大名臣",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一等毅勇侯,死后被谥号"文正",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被人称为"曾文正公"。

曾国藩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誉满天下,谤满天下的人,恨之极恨,尊之极尊,到底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咱先来看看他的死对头,老对手,石达开对他的评价,"虽不以善战名,而能识拔贤将,规划精严,无间可寻,大帅如此,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。"

到了清末变法的时候,梁启超曾说,"岂惟近代,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;岂惟中国,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。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,在并时诸贤杰中,称最钝拙;其所遭值事会,亦终生在指逆之中;然乃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不朽,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,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,而困而知,而勉而行,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,不求近效,铢积寸累,受之以虚,将之以勤,植之以刚,贞之以恒,帅之以诚,勇猛精进,坚苦卓绝。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,中国必由其手获救。"

就连太祖都称,"予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。观其收拾洪、杨一役,完美无缺,使以今日易其位,其能如彼之完满乎?"

这么一看,曾国藩不是想象中那么十恶不赦啊,其实要谈到曾国藩,肯定就要提到太平天国,这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。

1851

年,洪秀全在金田起义,太平天国运动爆发。那时候大清的皇帝是咸丰,不过那时咸丰刚刚继位,龙椅还没坐热乎了,就赶上了农民起义,而且那个时候的国库几乎是空空如也,而且军械松弛,比起当年与关宁铁骑争雄的八旗勇士相比,早已变得不堪一击,咸丰一看,哎,没辙啊!只得放权给地方官员,让他们组织团练来镇压起义。

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正在湖南老家,为母亲丁忧,咸丰这时一道圣旨,命令曾国藩和时为湖南巡抚的张亮基,合作组织团练,这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湘军的由来。

你别看曾国藩是一介文臣,但是在练兵上,却有一套方法,首先,他躬身力行,小到船浆,大到西洋的火器大炮,他都一一演示,亲自教授士兵,其次,在武器装备上,曾国藩可不抠门,都是从西方洋人手里购买最新的火枪大炮,最关键的是,曾国藩做事极有条理,而且很有远见。他在军队编制上,将5000湘勇编为十个营,将清朝的世兵制改为募兵制,一改绿营中"兵与兵不相知,兵与将不相习"的弊病,也开创了近代"兵为将有"的先例,使得军阀割据初显端倪。

有如此的魄力和远见,这湘军怎么能不强?

说完了湘军,就该说说太平天国了,一开始他们提出了"共有财产制",用来抗击对外软弱无能、对内镇压百姓的清政府,就因为这一点,获得了大量劳苦百姓的支持,所以在起义之初是一呼百应,起义军也是势如破竹,但是到了1853年,攻克江宁后,起义军的内部就开始出现裂痕了。

先说天王洪秀全,进了江宁后,是每日大鱼大肉,甚至强抢民女,搜刮美女和金银到皇宫内,整日的纸醉金迷,声色犬马,完全忘了初衷,底下不允许男女接触,自己却花天酒地,整个就是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,而东王杨秀清则暗自膨胀,把自己九千岁改为万岁,北王韦昌辉一见东王图谋不轨,马上报告洪秀全,要除掉东王,洪秀全暗地里就命令北、翼、燕三王除掉了杨秀清。

石达开到达天京之后,就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,杨秀清杀就杀了,但何以牵扯到无辜军民两万人,当夜,韦昌辉在洪秀全的示意下,将石达开一家尽数屠杀,石达开则逃至安徽,以靖难的名义,要求洪秀全杀了韦昌辉,最后洪秀全虽然杀了韦昌辉,但始终还是忌惮石达开,石达开也明白兄弟众人此时早已离心离德,于是便带了千余亲信远走安庆。

太平天国开始的时候声势浩大,可没想到最后竟毁于首领内耗,天国内部几近分崩离析,这样的堕落,不值得人们同情,它的失败是必然的。

1864

年,曾国藩终于攻克天京,彻底清剿太平军,任务本来已经很圆满的完成了,可谁知道,曾国藩却纵容湘军烧杀抢掠,甚至默许湘军屠城,使无数百姓惨遭杀害,这也就是为什么曾国藩会被叫做"曾剃头"的原因。

曾国藩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,就是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,以仁、礼、忠、信,作为治军之本,去陶冶官兵,而且他自己也曾说 "爱民,为治兵第一要义"。既然如此严明军纪,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?他自己就不怕留下千古的骂名吗?

不,答案是否定的,他不仅怕,而且更了解这骂名的影响,但是他心中更怕的是,倘若自己不这么做,那得到的美名,自己有没有命去享受。剿灭太平军,是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,但是朝廷那边会怎么看?曾国藩熟读程朱理学,深谙为官之道,自古养寇自保,如今匪患已清,那接下来就该是狡兔死、走狗烹的下场,从皇上到群臣,下一步就会整治他这个大军阀。

曾国藩只能一闭眼,一咬牙,屠城!这一举动表明了自己的湘军与朝廷是一条心,不会造反,屠城也可以卖个破绽给旁人,让他们有个理由来削弱自己和手底下这帮功臣。

有人说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,我觉得有些太不公平,后期的太平天国已经堕落,而曾国藩只是表象的推动力,就算没有曾国藩,也会有王国藩,李国藩,而且就照太平天国末期的那种作死的方法,就算没人打它,它自己也会堕落至死,但为了表自己忠心,就屠遍南京城,此番罪过,也说明了曾国藩多少有些自私愚昧。

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,曾国藩针对国家弊政,发展近代实业,在他的倡议下,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,第一所兵工学堂,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,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,他虽是个读书人,但不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,他办事不糊涂,是个官场能臣。

而且每天记日记,对每天的言行进行检查、反思,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,曾国藩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:要勤俭、要谦对、要仁恕、要诚信、知命、惜福等等,所以这是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半圣人,其实讲真,曾国藩可谓是几千年历史中的顶尖人物了,他的政治手段不可谓不高明,可然而面对西方的不入流人物,如巴夏礼、李泰国等辈,却依然无计可施,这又是为什么?无非是自己的世界观被碾压了。曾国藩确实很厉害,但他终究是落后阶级的人物,而那个年代,那个背景,那个大环境,就限定了他的高度。

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,"有哪些历史英雄人物,是现代人很少知道,一直默默无闻的?"有一个回答十分绝妙,"没有,因为现代人还不需要那个"默默无闻的英雄"成为英雄。"

标签:

x 广告
金融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2 亚洲租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  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